1. 首页 > 单机手游资讯

上兵伐谋,张仪相魏|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原文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0-29
摘要:《资治通鉴》学习笔记-72秦张仪及齐、楚之相会啮(齧,niè) 桑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卷二·周纪二,周显王四十六年(前323年)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,相魏,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。魏王不听。秦王伐魏,取曲沃、平周,复阴厚张仪益甚。,上兵伐谋,张仪相魏|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原文

 

《资治通鉴》学习笔记-72

秦国国相张仪与齐国、楚国的国相在啮桑开会。

苏秦从啮桑返回秦国后,被免除了国相职务,随后又前往魏国担任国相,他想让魏国带头臣服于秦国,以便诸侯效仿,但魏王不肯听从。

于是,秦王派兵攻打魏国,夺取了曲沃、平周两邑,而暗中却更加厚待张仪。

品《鉴》

1

当时,六国合纵抗秦的风险依然存在,秦国与齐、楚两国在啮桑召开国相级别会议,目的是为了交好齐、楚这两个离秦国相对较远的诸侯国,进而集中精力搞定韩、赵、魏三国,特别是处于中原之中的魏国。

“远交近攻”,雏形已现。

2

魏国在秦国东侧,居六国正中,是秦国东进扩张的桥头堡,拿下(或稳住)魏国,对秦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张仪到魏国当国相,实质是为秦国作卧底,其目的在于“伐谋”和“伐交”:一方面,尽量说服魏国臣服于秦,形成对其他诸侯的示范效应,以利秦国“连横”;另一方面,及时防范和伺机破除它国与魏国的“合纵”。

胸有全局,眼盯关键,落子稳、准、狠。

图片来自网络

3

“魏王不听。秦王伐魏,取曲沃、平周。”

既然“伐谋”“伐交”不成,那就只能“伐兵”“攻城”了。

4

“秦王伐魏,取曲沃、平周,复阴厚张仪益甚。”

《孙子兵法》认为,兴兵打仗,日费千金,甚耗国力,若因吝惜爵禄和金钱而不大胆使用间谍,以致不能掌握情报而遭受失败,那就是最大的不仁。


切己体察·对境炼心

魏王是否知道张仪的真实目的?如果知道,该不该拒绝张仪?

更多精彩,欢迎关注公众號“静读资治通鉴”。